媒体湖大

欧洲杯竞猜吧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媒体湖大 > 正文

【楚天都市报】为中国考古提供“湖北经验”

来源:楚天都市报 作者:戎钰 鄂文旅 黄士峰 编辑:向正鹏 时间:2021-01-11 字号: 【大】 【中】 【小】

■ 对话人物

王巍,出生于1954年,著名考古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

王巍从事考古事业40余年,是夏商周考古、东亚地区古代文明起源研究、东亚地区古代文化交流的考古学研究等领域的领军人物,曾经3次获得“田野考古奖”。他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首席专家,被称为“中华文明家谱的续写人”。

■ 对话背景

湖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长江文化的繁盛地,楚文化的发源地,灿烂悠久的历史在荆楚大地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资源。为培养适应湖北文物事业发展新形势的专业人才,推动湖北文博事业与教育事业发展,1月9日,由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与欧洲杯竞猜吧共建的欧洲杯竞猜吧文化遗产学院正式成立,著名考古学家王巍担任学院名誉院长、学术委员会主任。

考古不能致富 但绝不冷清

楚天都市报(楚):作为考古学界的大家,您近年来一直呼吁要为年轻考古人才提供舞台。您此次担任名誉院长,是不是也出于这方面的考虑?

王巍(王):根据我们最新的了解,现在中国大学里已经有100个与文博、文化遗产相关的专业,而5年前还只有50个,这说明什么?说明社会需求巨大。但是这100个专业所培养出来的人才,和我们整个文博事业发展的需要还是有距离的,尤其是一些人毕业之后没能留在当地,没能留在文博战线。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我高度支持地方院校参与培养这种急需的人才,尤其这次是欧洲杯竞猜吧和湖北省文旅厅共建,能根据事业发展的需求来设置专业,在培养人才上给予强有力的支持,就非常好。除了考古、文博,我们还需要考古推介、宣传等很多方面的人才,但是我们培养的人才是不是能够留得住、用得上,有时也会处于一个窘境。希望这次的共建可以提供一个“湖北经验”,对全国起到示范作用。

楚:您说到“窘境”,让我们联想到去年湖南高考“尖子”钟芳蓉报考北大考古系,在网上引发热议。

王:其实我们觉得很正常。大家可能一说考古就觉得是什么“挖坟掘墓”,实际上考古有很高的科学技术含量,比如对出土的人的DNA研究,他和其他人有没有父子关系、母子关系,他是一直在当地生活,还是从外地迁徙?通过碳氮同位素研究,知道他的主食是小米、大米还是小麦,还有他的蛋白质的摄入量等等。很多学生可能本科是考古,到了研究生阶段就去学科技考古,考古学可能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科技含量最高、和自然科学结合最多的,是一个最大的交叉学科。我主持“探源”工程15年,几乎所有的自然科学学科都发挥着作用,物理、化学、遥感、生物、地质……因为我们是研究过去的人的生活,我们的文化遗产保护不光是给一个器物写一个名牌,这里头有很多故事可讲,过去人们的物质生活、精神信仰等等,都有大量内容。

楚:所以,“考古是清贫职业”的说法是一种误会。

王:首先,考古绝不冷清,至于说“贫”,考古当然不会让你致富,要是真致富就麻烦了。起码我觉得考古是一个朝阳学科,一个充满未知充满机会的学科。比如说,你一个大学刚毕业的学生,通过一次不经意的考古,就可能遇到一个重大发现,甚至可能改变郭沫若那些大先生根据当年发现所得出的结论,这是其他人文科学学科都做不到的。因为考古要靠实物说话,我们现在只是冰山一角,你很难预料什么时候会出土一个重大发现。另外,考古是一个没有国界的学科,我们研究人类起源、文明起源、农业起源,研究文明交流互鉴,这都是国际性的研究课题。但是,你要耐得住寂寞,因为你也可能一辈子都没有重大发现,但你总能通过自己的考古,为自己研究的问题提供新的资料和线索,这也支持着当年我们风餐露宿、很辛苦地进行田野考古。

楚:您曾经建议高校设置考古专业时最好有讲演课,您似乎很重视考古人与普通市民的互动。

王:对,我们考古人多数都是老实巴交,问一句“挤”一句,比如说我们研究所里有一位学霸,都干了20年考古了,有时跟人说话还会脸红,有时候要去老百姓家里挖掘,都是我们先去当地交涉好,后面的事情再交给他。而且考古需要经常和公众做说明,所以考古人应该是一个复合型人才,需要会交流、会沟通。

考古人“让材料牵着鼻子走”

楚:您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首席专家,近20年来都在为实证“中华文明五千年”而奋斗。现在回望工程所取得的重要成果,您应该无比欣慰吧。

王:确实,我原本是做夏商周考古,领衔发掘了殷墟等很多商周时期的都城遗址。但是我1987年到1990年留学日本,意外发现日本教科书计算中华文明都是从殷墟甲骨文算起,就只有3300多年。这对我刺激很大,后来到了2000年左右,我觉得必须要做这方面的研究了,必须要考古实证中华5000多年文明。正好那时候“夏商周断代工程”结束,我们就建议做“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我从走上考古道路到现在差不多40年,后面那一半的时间都在研究中华民族起源,做了这么多年,最大的收获就是通过考古发现实证了我们5000多年文明,它既不是传说,更不是神话,是实实在在用考古资料来实证的。2019年良渚古城遗址(公元前3300年至公元前2300年)成功申遗,成为“世界文化遗产”,最重要的就是有考古资料来支撑,得到了世界的认可。

楚:作为一个文物大省,湖北考古这20年来成果斐然。您印象中,湖北最让您惊艳的重大考古发现是什么?

王:对我们考古来说,湖北确实是文物大省,从旧石器时代的郧县人,到新石器时代的屈家岭、石家河古城所反映的江汉文明初期的形成,再到湖北黄陂盘龙城这样一个商代的控制长江中游地区的重要据点。还有曾侯乙墓,它是迄今为止战国时期各地诸侯墓中出土遗物最丰富、保存状态最好、工艺水平最高的,尤其是64件的编钟,我第一次看到就非常震撼。再说到楚文化的特点,就是精神世界很丰富,比如以屈原的诗为代表,那种精神世界的丰富程度,从史前到商周时期都是首屈一指的。我认为江汉地区的古代文化,那种绚丽的色彩、丰富的内涵在中国都是最有特色的。如果讲“探源”工程期间湖北最重大的发现,可能就是石家河古城遗址,我们认为它最早接近5000年,这就跟我们5000多年文明是非常接近的。第二就是在谭家岭古城出土的大量玉器,做的非常精致,绝对是同时期最高水平,人像系统非常发达,有各种各样的玉人形象,和《山海经》里的神话人物非常接近,但是它的来源还不清楚,有待于再发现。这是一个产生很多谜的地方,和楚文明非常丰富的精神世界有一些关系。

楚:我们都知道,考古是一个最讲求实事求是的行业,您会不会觉得这也是考古最大的魅力。

王:我们有一句话说,“让材料牵着鼻子走。”就是你的任何推论都必须基于考古的发现,所以考古的人很少会漫无边际地胡说。有时候大家希望我们再多说一些,但考古学家一般说到某一个限度就不会再说了,比如,我脑子里想着9分的时候,就说个7分,因为不一定什么时候就有新的发现来纠正你,所以考古学家始终要有一个开放心态,始终保持一个用新的发现来验证自己学说的心态。


原文链接:https://ctdsbepaper.hubeidaily.net/pc/content/202101/10/content_76175.html


联系我们

地址导航: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友谊大道368号

邮政编码:430062

联系电话:(027)88664102

版权所有©欧洲杯竞猜吧 2016 欧洲杯竞猜吧党委宣传部 鄂ICP备05003305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204号